VOCs废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知识点
时间:2021-11-23 来源:半岛·综合体育App 关键词:VOCs废气污染防治,VOCs,蓄热式燃烧装置,催化燃烧装置, 浏览:2354
导读:VOCs废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精细控制四个部分。
VOCs废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精细控制四个部分。
一、VOCs原辅料替代材料的来源
(1)石化/化学工业
使用低(无)VOCs含量和低反应性的原辅材料,加速芳烃和含卤有机化合物的绿色替代。
(2)包装印刷行业
可以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水基、辐射固化和植物基油墨。
可以选择水基、热熔、无溶剂、辐射固化、改性和生物降解等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粘合剂。
可以选择低VOCs含量、低反应性的清洗剂。
(3)工业涂料工业
可选择水性、粉末、高固含量、无溶剂、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
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产品技术标准
目前公布的低挥发性原辅料产品技术要求包括:
生态环境部:[0x9a8b] (HJ 2537-2014)、[0x9a8b] (HJ 371-2018)、[0x9a8b] (HJ/T 370-2007)、[0x9a8b] (HJ 2541-20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HG/T 5172—201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HG/T 5173—201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HG/T 5175—2017)、[0x9a8b] (Hg/T 5180—)。
三、专有名词的解释
辐射线固化
辐射固化是化学配方物质(涂料、油墨和粘合剂)通过能量辐射的方式从液体转化为固体的加工过程。
辐射固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德国引进了第一代UV涂料(UV涂料是指通过UV辐射固化的涂料)。紫外线固化涂料可以应用于油墨印刷和暴露于紫外线辐射。其固体含量可高达100%,因此不含挥发性成分,不污染环境。高固含量也使其适用于非常薄的薄膜。紫外光固化涂料也可用于涂覆玻璃和塑料、木材、铝饮料瓶等。),并已初步应用于木器涂料行业。此后,辐射固化技术逐渐从单一的木质基材扩展到纸张、各种塑料、金属、石材甚至水泥制品、织物、皮革等基材的涂层应用。加工产品的外观也从原来的高光型发展到哑光型、珠光型、烫金型、质感型等等。
辐射固化的能源可以是红外(IR)、紫外(UV)、电子束(EB)等。高固体含量涂层
高固含量涂料是指溶剂基涂料,其溶剂含量比传统涂料低得多。一般指固含量60%~80%的溶剂型涂料。现实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对高固含量的定义是不同的。
根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粘剂》,对于汽车涂料,高固含量的定义是“中涂层施工中的固含量高于65%,单色涂料施工中的固含量高于60%,闪光涂料施工中的固含量高于45%,清漆施工中的固含量需要高于55%”。
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2015年发布的一份文件,“目前国际公认的漆包线产品适用最高固含量为50%左右,同时没有成熟的替代产品”。
根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用洗涤剂》(GB24408—2009),高固含量国家标准> 30%。
四、引进先进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排技术
目前,通过采用全封闭、连续、自动化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工艺设备,有效减少了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
挥发性有机液体的装载基于底部装载。
石化和化工行业重点推广使用低(无)漏泵、压缩机、过滤器、离心机和干燥设备,推广使用油品在线调合技术和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工业涂料行业重点推广使用紧凑型涂装技术,推广使用滚涂、静电喷涂、高压无气喷涂、空气辅助无气喷涂、热喷涂等涂装技术,鼓励企业采用自动、智能喷涂设备代替人工喷涂,减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
包装印刷行业大力推广使用无溶剂复合、挤出复合、共挤出复合技术,鼓励使用水性凹印、醇水凹印、辐射固化凹印、柔版印刷、无水胶印等印刷工艺。
五、提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收集率
遵循“应收尽收,按质收取”的原则,科学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变无组织排放为有组织排放进行控制。
除行业特殊要求外,全封闭集气罩或密闭空间应保持微负压状态,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通风量。
对于离局部集气罩开口面最远的无组织VOCs排放位置,控制风速应不小于0.3 m/s,有行业要求的应遵守相关规定。
六、挥发性有机物末端处理技术
对于浓度低、风量大的废气,应采用活性炭吸附、沸石轮吸附、减风增浓等方法提高VOCs浓度,然后进行净化;
对于高浓度废气,优先采用溶剂回收,难以回收的应采用高温焚烧、催化燃烧等技术;
油气(溶剂)回收应采用冷凝吸附、吸附吸收、膜分离吸附等技术;光催化和光氧化技术主要适用于臭气和异味的处理;
低温等离子体和生物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VOCs废气和臭气的处理;
水不溶性VOCs废气禁止用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
如果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技术,应定期更换活性炭,废活性炭应再生或处理;
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推广集中喷淋、溶剂集中回收、活性炭集中再生等。加强资源共享,提高VOCs治理效率。
七、终端处理装置的相应技术规范
截至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对常用的末端处理装置制定了三个工程技术规范。它们是:
《水性液态内墙硅藻涂料》(HJ 2026—2013)
《带锈涂装用水性底漆》(HJ 2027—2013)
《玻璃和陶瓷制品装饰用水性涂料》(HJ 1093—2020)
吸附装置运行维护的安全措施
1.除油气储运装置的溶剂和有机废气吸附回收外,进入吸附装置的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应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当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高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应降至其爆炸下限的25%,才能进行吸附净化。
2.进入吸附装置的颗粒物含量应低于1毫克/立方米。
3.进入吸附装置的废气温度应低于40℃。
4.在吸附操作期间,吸附有机气体后吸附床内的温度应低于83℃。当吸附装置中的温度超过83℃时,应能自动报警并立即启动冷却装置。
催化燃烧装置运行维护的安全注意事项
1.排气扇前应设置浓缩稀释设施。当反应器出口温度达到600℃时,控制系统应能报警并自动启动稀释设施稀释废气。
2.催化燃烧或高温燃烧装置应具有过热保护功能。
3.催化燃烧或高温燃烧装置应整体绝缘,外表面温度应低于60℃。
4.进入催化燃烧装置的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应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当废气中的有机物浓度高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应通过供气稀释等预处理工艺将其降低至爆炸下限的25%,然后才能进行催化燃烧处理。
蓄热式燃烧装置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注意事项
1.当废气浓度波动较大时,应实时监测废气,并采取稀释、缓冲等措施,确保进入蓄热式燃烧装置的废气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下限的25%。
2.在处理项目和主要生产工艺设备之间的管道系统中应安装阻火器或防火阀。阻火器应符合GB/T 13347-2010的相关规定,防火阀应符合GB15930—2007的相关规定。3.当处理工程的进、排气管采用金属材质时,应采取法兰跨接、系统接地等措施,防止静电产生和积聚。
4.当管道燃气温度超过60℃或蓄热式燃烧装置表面可接触部分温度高于60℃时,应做好隔热保护或相关警示标志,隔热设计应符合SGBZ-0805的相关规定。
5.燃料供应系统应配备高低压保护和泄漏报警装置。
6.压缩空气系统应配备高低压保护和泄漏报警装置。